全國熱線:0755-26905858
發布時間:2018-06-12 來源:梵天管理 瀏覽數量:30891
不久前,廣東省曾經下發新規定,購買油電混動動力車型的,將不再獲得補貼。雖然補貼金額不多,不會對消費者購車決策有太大影響,但管中窺豹隱隱能看出我國政策的進一步調整。
也就是全面發力新能源汽車,身為節能車的油電混動技術,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任務。
現如今,帶著電池和燃油發動機的插電混動汽車,PHEV,也有了新的政策方向。
眾多車企億級投資付之東流?
5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中包括增程式純電動汽車,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劃歸到燃油汽車投資項目。
2009年6月17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
離我們最近的,2017年1月6日開始實施的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稱“本規定所稱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
這似乎在釋放著一個信號,曾經被呵護的插電混動(PHEV),或被踢出產業扶持之列。如此看來,插電混動的好日子,似乎快要到頭。
如果,一旦這份文件在2018年內正式公布,產業震動必將不可避免。中國汽車的發展會改變,甚至影響世界車企針對中國的策略要重新調整。
意料之中的調整,但不必驚慌
大目標早已確定,就是實現所有車輛換裝新能源技術,而我們常常提起和接觸的電動車,是目前新能源最好實現的一種。你要知道,一旦出現更有實現意義的新技術,那,現在的電動車也同樣會被考慮放棄。
看過我們前文的朋友可能知道一個觀點,之前的油電混動技術實則擔負了一個讓平均油耗進一步下降的任務,而現階段隨著發動機技術的進步,而大戰略又是新能源,油電混合動力不再扶持也是正常。
插電混動技術,也是一樣,因為自誕生之日,中國開啟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幕之時,它就已經被打下了標簽,同樣,也是過渡性技術。
新策略調整的背后有著新的考量,表面看來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車型受益,一些主打插電式混動技術的車型要面臨轉型。
而趁著現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還能夠享受補貼、享受不限行不限號、享受不限牌等利好政策之下,我們要不要搶購一波?像占車牌指標那樣先給自己一個機會呢?
答案是否,因為轉型不會那么快,眾家車企,不僅僅是中國車企甚至全球巨頭們對于中國市場的策略都還是插電式混動技術。若要讓每家車企都蒙受巨大損失,顯然不現實。
這種巨額的投資和扶持,打了水漂誰敢擔責?
而另一方面,這背后可能還有別的意圖。換種說法而言,哪怕新文件在2018年下發并落實,但只要還繼續享受補貼、享受不限牌等政策(或類似的變相政策),就等于給車企們留出了一個緩沖期。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屬于發改委出臺的文件,從行業管理角度而言是前端準入。而后端的補貼、積分、路權等都屬于工信部、財政部、地方政府管轄范圍。
就算插電式混動車型從前端的投資類別中刪除,不能與后端的補貼、積分、路權直接掛鉤,發改委也不可能越權要求其他部委或者地方政府同步。
另外還有一方面,雖然大政策是新能源汽車的大面積普及。但是!要注意,市場和政策之間的需求點截然不同,新能源車型的銷量絕大多數在限牌限號的超大型城市,消費者們購買這類車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傳統燃油車的門檻過高,尤其是號牌的限制。
而除此之外比例更高的其他消費者和其他城市,對于這類車型是明顯沒什么需求的。
所以,一切都沒有那么著急,眾多車企們都面臨著轉型,而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技術門檻明顯低不少。幾乎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插電式混動車型較長時期內都不會被徹底拋棄,仍然可以保留新能源汽車的光環;但長遠來看,插電式混動就是過渡性技術,完成好它的任務就好,而未來地位將會越來越低。
這背后,或與堵漏洞有關
要注意的是,本次《征求意見稿》第四條明確規定:汽車整車投資項目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個類別項下的燃油汽車、純電動汽車及智能汽車投資項目。燃油汽車投資項目包括傳統燃油汽車、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等以發動機作為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投資項目。
目前,發改委原則上已不再批復燃油車新增產能,而此次將以發動機作為驅動動力的PHEV劃入燃油車投資項目之列,則意味著政府將車企打擦邊球的可能也束之高閣。
不久前還有一條重磅消息影響著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就是4月份的合資股比開放。
“按現行政策,新能源汽車股比將馬上放開,發改委基本已經不批燃油車的新產能,之前的合資企業只要中方堅持不賣股份,外資也沒辦法。但如果PHEV算新能源,那么外資申請成立一家獨資新廠專門生產這類的PHEV怎么辦?”
如果以這一角度考慮,為了堵住這個漏洞,確實有必要把PHEV從新能源里剔除。
寫在最后:
新趨勢之下,既然大目標已經確定,那就不會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所以,擺在車企面前的困難是一樣的,所有人、所有車企都面臨轉型,否則就只能被市場和行業所拋棄。
至于PHEV的未來還有幾年,不好確定,因為它的初衷和定位就決定了可延續性不會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