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13 來源:梵天管理 瀏覽數量:30961
當新能源汽車剛開始火的時候,總有兩個問題是無法避開的,一個是銷量,一個就是產能。現在,我們看到銷量正在以肉眼可察的速度快速增長著,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家想當然地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整條產業鏈,日子都很好過,不過真的是這樣么?
從2016年到2018年,如果你持續關注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它們也在清場。
2年多的時間,造電池的走了三分之一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2016年,我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生產企業數量達到155家,算得上是一個黃金時代,不過在2年之后,截至到2018年年底,有實際裝機量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縮減到了99家,減少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但是從年度總裝機量的對比來看,相比2017年,2018年的數據是大幅增加了,這也就意味著,動力電池市場已經開始形成兩級分化。2018年的裝機量前10名中,寧德時代以23.54GWh的成績獲得了第一名,占總裝機量的41.2%,但是這份榜單到了第十名的卡耐,雖然也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成績,裝機量卻只有0.64GWh,只占裝機量總和的1.1%。
而裝機量還不是壓倒那三分之一動力電池廠的最后一根稻草,資金鏈才是。2016年9月初,一個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的曝光使得補貼的發放從預撥款調整為清算制,延長補貼到賬的周期,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這些制造企業在財務方面的壓力,也最終導致了這56家新能源電池工廠還沒能等到2016年以來的補貼,就不得不申請破產的悲劇。
一輪清場過后,日子就能變好了?
當吃蛋糕的人變少了,每個人能吃到的也就變多了,這是不是意味著,當企業數量降低到99個之后,大家都能吃飽了?這件事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其一是技術儲備,其二是制造工藝品質。
新能源市場正在不斷擴張,對于電池的產量自然會有更大的需求,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有一樣的機會,因為電池跟電池的差距并不小。現在市場中,大部分車型都在使用NCM532型電池,這類電池成本已經降到很低,但是能量密度也很低,它在未來只能成為低端廉價車的選擇,而主流車型的電池,將向NCM622型電池轉型,甚至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產品有足夠強的競爭力,NCM811型電池也會出現在你的選擇中。
上述的兩種電池,并不是誰都能做的,而技術研發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足夠的裝機量帶來現金流,在下游的企業很難進行突破。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沒有機會。
如果它們的制造工藝品質足夠過關的話,在面對不斷膨脹的產量需求下,有技術的電池生產商很有可能會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對技術匱乏的生產工廠尋求合作甚至收購,這樣一方面可以省去重新選址建廠的費用,同時還能讓生產線迅速投產,節約時間成本。
從目前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數量來看,我們并不缺高質量的電池生產工廠,但是這些工廠需要有高品質的產品來生產,而這,可能也會是下一輪清場的方向。
寫在最后
你一定聽過那句話,"當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誰在裸泳",補貼延期發放算是一波退潮,補貼的退坡將會是另一波,而它們除了自己把衣服穿上和抱團取暖兩種方法之外,好像也沒有什么別的辦法了。新能源動力電池算是一個風口,但并不是對所有人適用。